学生站“C位”,为上好一堂课文华人这样做发表时间:2024-12-25 09:22 老师没说几句话,但整个课堂却像被点燃了一样。 一个寻常的周四下午,文华小学,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课悄然上演。 一堂课的“静”与“动” 走进这间教室,你会发现,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一言堂”,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们热烈讨论的身影和思维的碰撞声。但令人称奇的是,孩子们的热情却如潮水般涌动,不仅孩子们沉浸其中,更让在场的所有老师眼前一亮。 热烈的讨论、自信的表达,汇报员、统筹员、计时员、展示员……小组内的每个孩子都有明确的角色分工,每个孩子在团队中都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积极地参与其中。 而这样的课堂样态,是孙老师期待了四年已久的,如今的他,从昔日的滔滔不绝,悄然转变为一位课堂的“静观者”,默默见证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与蜕变。 而当谈及这种小组合作、互助探究式的上课模式,孙老师称,这已经是他采用的第三年了。 起初他也会担心:在这样的开放式课堂中,孩子们会不会开小差?被质疑时,有些孩子会不会觉得很没面子?渐渐的,他发现那些曾经不爱表达的孩子,慢慢学会了“张开嘴”。那个在被质疑时会脸红的小女孩,也逐渐变得自信起来。每一次的交流与互动,都让他们变得更加从容。 课堂变奏曲,让孩子勇敢发声 看到这里有人会问,只有孙老师的课堂是这样生动有趣的吗?当然不是。孙老师只是文华众多教育改革者中的一个缩影。 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已在文华小学的多个学科中生根发芽。从语文的角色扮演,到英语的情景式学习,再到科学的动手实验探索……每一堂课都映射着孩子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影子。 渐渐地,老师们发现这种小组合作式的上课模式对孩子们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之上。在班级管理、卫生、纪律到班级活动,孩子们也会积极运用其中,从策划到执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彼此间的沟通与协调能力得到了提高,更懂得了倾听他人意见。 培养未来社会的“小巨人” 教学模式的转变、高效课堂的打造,背后凝聚了文华每一个教研组的集体智慧。按照新课改模式下的教学要求,文华的老师们每周都会根据课程进度进行集体备课,由主备教师完成教案和课堂教学设计,其他教师进行“助攻”磨课。在这一过程中,助力新教师不断成长,老教师自我突破。 集备完成后,教师还要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进行二次备课,最终完成一堂课的备课,需要经过“多重保障加持”,确保每堂课都变得生动起来。 依托新课堂改革模式,文华三大学科致力于构建“高质量展示课堂”,通过小组学习、小组展示、小组评价等形式将小组合作融入课堂。上课前,教师遵循“先学后教”原则编写导学案,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学案反馈进行针对性教学,并通过小组量化考核与捆绑式评价,将个体学习成效转化为小组整体表现,形成小组合作、互助探究的学习模式,有效促进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协作,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看到这里,你是否也好奇,文华为何一直持之以恒?回归到教育的初心,文华想要培养孩子们的创新力、合作力、沟通力、自信、博爱、奉献。让每一个棒小孩都像种子一样,蓬勃向上地生长。 上一篇教学滔滔,到孩子日常里去
下一篇文华小初高悉数获奖!
|